
大皖新闻讯 6月24日上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榜首医院造血干细胞移植二病区收集室内,安徽省第771例造血干细胞捐赠者李宁正有规则地捏着手中的握力球。经过床边的血细胞分离机,他的造血干细胞正从血液中分离出来,其他的血液则回输进体内。很快,他的造血干细胞将为一位萍水相逢的患者带去重生。
李宁是宁波人,现在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一名博士研究生,为该校捐赠造血干细胞第四人。
“2020年我在杭州读本科的时分,了解到了造血干细胞捐赠。”李宁告知大皖新闻记者,其时他和舍友一同去献血,快完毕的时分,工作人员问他是否乐意留一些血样,并介绍了造血干细胞捐赠的常识。
“原本便是献血的,心想再多留一些血样也没什么影响,我就赞同了。”随后,李宁填写了《自愿捐赠者赞同书》,并收集了血样,成为了一名造血干细胞自愿捐赠者。在这之后,他的日子一如平常,本科毕业后,考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硕博连读。
本年3月,他接到了一个来自杭州的电话,“电话里说,我和一位患者配型成功,问我是否乐意捐赠造血干细胞。”李宁说,自己平常学习比较忙,再加上已逝去了好几年,简直都忘记了这件事,“但已然配型成功了,肯定要捐赠,并且我的家人也很支撑我。”
因为李宁在合肥上学,之后的相关工作便由合肥市红十字会与他对接。本年5月初,李宁进行了体检,并于6月19日入院,做捐赠之前的预备。“捐赠造血干细胞没什么特别的感觉,全体上对错常安静的。”6月24日正午,李宁顺畅完成收集,252毫升造血干细胞混悬液将为远方的患者送去生命的种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榜首医院血液内科造血干细胞移植亚专科主任、主任医师汤宝林表明,造血干细胞捐赠经过外周血收集的方法来进行,“咱们提前为捐赠者打针发动剂,将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发动’到外周血中,然后再提取这些造血干细胞。”汤宝林解说说,整一个完好的进程就像捐赠血小板相同,减少了捐赠者的伤口。“收集完成后,捐赠者也不需要恢复进程,可以顺畅地投入工作和日子。”汤宝林介绍,2024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隶属榜首医院血液内科共收集外周血造血干细胞190例,其间,无关供者(与受者没有血缘关系的供者)捐赠65例。